大暑时节DA SHU
大暑,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大暑相对小暑,更加炎热,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、最炎热的节气。
大暑节气分为三候:“一候腐草为萤,二候土润溽暑,三候大雨时行。”
民间有大暑时节饮凉茶的习俗,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。大暑时节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。
大暑三秋近,
林钟九夏移。
大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。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“暑”是炎热的意思,大暑,指炎热之极。
元代吴澄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记载:“六月中,……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
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,有谚语云:“东闪无半滴,西闪走不及”,这也是夏季雷阵雨的特点,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所说: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”。
元代文人吴澄编著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,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“七十二候”,每个节气分成三候。大暑三候为:“一候腐草为萤;二候土润溽暑;三候大雨时行。”每到大暑时节,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,细菌容易滋生,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,到了夜晚,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。另外土壤高温潮湿,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。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,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。
大暑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节,农作物也进入快速生长的阶段,棉花进入花铃期,大豆正值花结荚。虽然大暑天气闷热,但也是农事正忙,对于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,此时正是一年中最为繁忙的抢收、抢种时期,正所谓“大暑不割禾,一天少一箩”,早稻要在大暑后期风雨到来之前收割,以确保产量,也为晚稻的生长留出足够的时间。
农事有古谚:“大暑不暑,五谷不起”,指的是如果大暑天气不热,那么庄稼生长就会受到影响,庄稼长不好,产量自然就会下降,所以根据大暑天气的变化以及庄稼的生长情况,就能做好相应的措施,类似的谚语还有:“大暑无酷热,五谷多不结”、“大暑不暑,五谷不鼓”等。
酷暑盛夏,水分蒸发特别快,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期,旺盛生长的农作物对水分的要求也十分迫切,因此又有“大暑连天阴,遍地出黄金”的说法,降雨量的变化对于农业生产也有着极大的影响。
大暑的饮食调养是以炎热的气候特点为基础,由于夏令气候炎热,易伤津耗气,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。《黄帝内经》有“药以去之,食以随之”,“谷肉果菜,食养尽之”的论点。多吃苦味食物,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,如绿豆汤、冬瓜等,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,如山药、大枣等。
大暑天气炎热,酷暑多雨,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,心气易于亏耗,尤其老人、儿童、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,而导致中暑,所以大暑时节做好养生及预防中暑工作尤为重要。
大暑按按这些“点”保健养生很关键
1、足三里穴
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、增强抗病能力、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、通经活络、疏风化湿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
2、内关穴
具有宽胸理气,和胃降逆的功效,可以缓解胸痛胸闷、胃痛呕吐。
3、阳关穴、命门穴
此二穴在人体背部正中线上,具有补肾温阳,强腰膝壮筋骨的作用。
对于平素腰部酸痛,因开空调而诱发或加重的患者,通过腰部按摩,可以舒筋通络,消除腰肌疲劳,缓解腰肌痉挛与疼痛。
4、上脘穴、中脘穴、下脘穴
三穴位于人体腹部正中线上,具有调和脾胃,止呕
除胀的作用,按揉此三穴,可以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液流量,对于脾胃运化失调,湿邪内阻所致的胃胀、恶心呕吐、腹痛腹泻均有缓解作用。